长沙县科技局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03-17   来源:  长沙县科学技术局
字体大小:

(一)赋能标志性工程建设

1.精筑四大战略平台。构建以松雅湖未来科学城为创新核心区,三一科技城、国际会展“科创湾”、黄花保税研发基地为科创产业承载区的“1+3”区域创新格局,全面加快“两城一湾一基地”建设。松雅湖未来科学城着力打造以“3T”产业为主的未来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科曙光先进计算研究所等项目落地。力争引入一批国际化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机构。三一科技城坚持主攻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区块链产业园、三一全球研发中心、科创孵化园等科学园区。国际会展“科创湾”加快汇聚以信息、智能、半导体、生命科学等为核心的国际研发中心,推动科技创新、会议展览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黄花保税研发基地重点加快推进诺合新、霆升科技等一批在谈保税研发项目落地,新增4本保税研发账册,加速建设“保税研发+未来医学”特色型综保区。

2.聚势全球研发中心。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推动三一科技城中南大学产业创新平台、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地见效,争创国家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补齐孵化转化、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等平台短板,提升创新策源、转移转化能力。支持“三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大院大所大校、科研院所来县设立企业研发总部(中心)、研究院、实验室、研发分支机构,梳理重点企业、机构培育清单,力争新增“五类”企业研发中心9家,其中央企、“三类500强”、领军企业等高质量研发中心3家,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

(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科技产业双轮驱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应用为导向,收集发布一批产业技术需求清单,聚焦智能装备、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发展,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文创科技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立音视频企业培育孵化体系。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文博、网络文学、微短剧等新型文化业态,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加快突破一批音视频领域关键技术,加强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打造综合性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3.培育创新主体梯队。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上市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滚动培育梯队,健全科技企业培育库,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清单。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600家。推动企“入规、升高、进位、上市”梯度成长,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4,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

(三)赋能技术攻关体系

1.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聚焦358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及重点企业核心技术攻关需求,助力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力推进三一集团“全场景高性能氢能重卡研发”等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努力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核心零部件、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氢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新增各级科技攻关项目10

2.提升企业研发实力。落实《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长县科创委发2023〕4号,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攻关任务、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基金投资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3.提高科创平台能级坚持“抓存量”与“扩增量”并举,梯度谋划创建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一批现有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加快博世长沙、中国铁建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力争新增各类科技研发平台80家。探索“企业+研究院”模式,积极推动企业与省内外科创资源合作。联动西安交大钱学森创新中心、国防科大、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推动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高校院所技转机构集聚区。       

(四)赋能成果转化增效

1.夯实成果转化基石强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聚焦企业关键技术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评选并支持一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长沙县工作站,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技术供需对接活动和路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建设。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共享,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轮次、首套件产品应用政策。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推进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2.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深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常态化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的银企融资对接,全面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重点平台、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提供精准融资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

(五)赋能创新生态营造

1.构建高端人才矩阵加快创建吸引集聚人才平台,面向全球引进一流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对顶尖人才和团队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力度,积极吸引毕业博士、出站博士后来(留)县创业。落实好“1+1+N”人才政策体系,加快湖南自贸试验区国际人才港建设,做优做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公寓、人才主题公园。推行更加便利的服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推进创新型县建设。围绕“国家创新型县目标指标表”,重点开展创新区域联动、产业创新发展、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移转化、创新要素聚集、科技为民惠民、创新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工作任务,确保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特色指标等五个方面共18项指标完成年度任务。

相关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
  • 政府查号台

    政府查号台

  • 站点地图

    站点地图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今日访客数

  • 长沙县网上群工部
  •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主办:长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长沙县大数据中心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731-84075602
网站标识码:43012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