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星沙 > 印象星沙 > 县域概况

县域概况

日期:2025-03-11   来源:  长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

长沙县又名“星沙”。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李强总理分别莅临视察指导。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长沙县自古就有“三湘首邑、荆楚重镇”之美誉。从全国看,位于华中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的交汇中心,贯通南北、承东启西;从湖南看,处于长株潭核心地带,雄踞湘江右岸、长沙东部。“湖南空中东大门”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此,京广、沪昆、渝长厦交汇成“米”字形高铁网络,首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连通机场与高铁站,京港澳、武深、长株等高速穿境而过,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4000多公里,7条地铁线织就地铁网,20分钟车程可达长沙港。今天,145.31万人民幸福地生活在1756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县辖18个镇(街道)。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长沙县,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苏轼等历代名人,曾在这里留下斑斑胜迹。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摇篮,“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国歌》词作者田汉从这里走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夫人杨开慧烈士、“断肠明志”的红军师长陈树湘烈士诞生于此;这里是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党的早期领导人李维汉、开国大将许光达的家乡;影珠山作为长沙会战主战场,抗战英雄在此歼灭日寇数万人,红色基因传承至今。

实力强劲,产业发达。长沙县是闻名全国的“中西部第一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半年度突破千亿大关,全年同比增长6%。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1、投资潜力第3、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第4、绿色发展第4、科技创新第4、新型城镇化第4、综合实力第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5、新型智慧城市第7、县域投资竞争力第9,获评全国县域现代化高质量发展A+优等级县市,各项指数持续领跑中西部。长沙县享有“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之美誉。工程机械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曾破千亿,数控磨床产业集群晋级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一重卡再次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铁建重工位列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5强首位。山河智能等3家企业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广汽埃安53秒即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规工产值增长31.5%。“两城一湾一基地”加快建设,成功引进湖南大学未来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研发中心(总部),中南大学·三一科技城产业创新平台签约落地,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华科生物保税研发中心建成投产。

敢于改革,勇于开放。“无改革,不星沙;无开放,不星沙”。作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的长沙县,1992年创立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壮大为国家级长沙经开区,探索出县区一体的发展机制。重点改革顺利推进,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水库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试点。率先全省组建科创基金和重点产业专项基金,湖南首个QFLP基金落户星沙。争当湖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等生”,自贸临空区“邮快跨”业务集约监管新模式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会展活动保安服务标准化市场化新模式为全国首创。这里是长沙乃至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与20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24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18%,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作为全省唯一对非经贸标志性项目,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揭牌运营。成功承办中非经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经安峰会、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国际性重大展会。全球最大的签证服务商VFS签证申请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年签证业务量达4万单。长沙县与法国蒙达尔纪市缔结友好城市。

宜居宜业,生活幸福。这里有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影珠山、北山、大山冲三个省级森林公园风光旖旎,浏阳河、捞刀河蜿蜒流过,每年千万游客纷至沓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4年大气优良率为90.2%,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和公交,获评“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污水处理全覆盖,管道燃气通达城区和集镇。驻县银行27家。驻地高校17所,高层次人才占全市1/4。教育品质融城加速落地,教育综合发展、教育质量指数荣登全国县域教育百强县双榜首。2024年成功引进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等4个品牌学校合作办学。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域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县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启动运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为全省最高标准。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1%,实现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全覆盖。在湖南率先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3%,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32:1。连续18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长沙县2024年主要经济数据情况

2024年,长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7.7%;第三产业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5:47.2:4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居民储蓄同比增长9.1%。

长沙县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析黔中郡南部部分地区置长沙郡,湘县为郡治。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湘县为临湘县。新朝始建国二年(10),临湘县为抚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抚睦县,复置临湘县。东汉末年,析临湘县东部之地置浏阳县,此为浏阳置县之始。隋开皇九年(589),改长沙郡为潭州,改临湘县为长沙县,隋大业三年(607),浏阳县、醴陵县并入长沙县。唐武德四年(621),析长沙县东部部分地区复置醴陵县。景龙二年(708),析长沙县东部部分地区复置浏阳县。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析长沙县东南部部分地区设龙喜县。北宋乾德元年(963),裁龙喜县入长沙县,置常丰县。开宝六年(973),裁常丰县入长沙县;太平兴国二年(977),析长沙县西北部部分地区入宁乡县;元符元年(1098),析长沙县东南部分地区置善化县。1912年4月,裁善化县入长沙县,并入长沙府。1933年8月,析长沙县城区及东屯渡等城郊之地,置长沙市,长沙县隶属长沙市,县治设长沙市。1939年12月,长沙市并入长沙县。1942年2月,复置长沙市。1950年4月,长沙县隶属长沙专区(1952年9月改名湘潭专区)。1959年,改隶长沙市,至2022年无变化。

【行政区划】清初,沿袭明代区划,长沙县辖15里3厢。道光二十四年(1844),并为10都、4坊、1厢。坊厢下设甲,都、坊以地名、地物命名。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全县辖万寿、尊阳等11镇。1930年,全县设10个区。乡镇下设都,全县有71都。都下设团,全县设658团。1933年,设长沙市,市、县分治,长沙县下辖区、乡、镇未变。1939年,长沙市并入长沙县,辖38个乡、6个镇。1942年恢复长沙市。1949年8月,长沙县全境解放,分为6个行政管理区,原乡、保、甲未变。1950年3月,废除保甲制度,全县划为15个区、181个乡、1个镇。1951年,划出县境内湘江以西全部、以东部分地区设望城县。1952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6个区、1个区级镇、247个乡、3个乡级镇。1956年,全县辖45个乡及㮾梨镇。1958年,全县45个乡并为15个人民公社及㮾梨镇。1959年,望城县和长沙市郊区并入长沙县。1977年,划出望城县后,全县辖41个公社及㮾梨镇。1996年7月,捞刀河镇划入开福区,全县辖13镇7乡。2015年1月,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长沙市天心区,跳马镇划入长沙市雨花区。2019年10月,黄兴镇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委托黄兴会展经济区管理干杉片区7个村(社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22年8月8日,星沙街道新设龙角社区、屯塘社区,湘龙街道成立利槟社区、万景社区,泉塘街道新设银河社区、楠竹园社区,㮾梨街道新设康狮岭社区、红树坡社区。至2022年底,全县辖5个街道和13个镇,有111个社区和114个村。

长沙县自然地理

【区域位置】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湖南省会长沙市近郊。东邻浏阳市,南接长沙市雨花区,西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望城区,北靠岳阳市。地处北纬28°02′04″~28°39′51″,东经112°58′23″~113°30′09″。2023年,全县总面积1756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2023年,长沙县土地总面积175556.38公顷,其中耕地35558.24公顷,园地2845.90公顷,林地79778.46公顷,草地760.07公顷,湿地249.2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950.7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297.7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494.03公顷,其他土地5621.94公顷。森林覆盖率37.18%,森林蓄积量为385.76万立方米。现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4个,其中国家级1个,为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省级3个,分别为影珠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山冲省级森林公园、北山省级森林公园。矿产资源较丰富,经探查已发现钨、锡、镍、铍、铌、钽、钴、钼、铜、铅锌、金、硅、煤、高岭土、石灰石、萤石、花岗岩、独居石砂等20多个矿种。已发现矿产地113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4处、小型62处、矿(化)46处。已被开采利用的主要是与建筑材料有关的砖瓦用页岩、硅石、石英砂、建筑石料等非金属矿种,占全部矿产地的80%,其余大多数矿种因产地规模小尚未开发利用。域内矿产资源总体特征以花岗岩、高岭土、砖瓦用页岩等非金属矿产主,金属矿产地多小型、多矿化点。

长沙县人口

【概况】截至2023年,全县总户数29.11万户,户籍人口84.04万人,比上年增加3570人。全年出生5936人,人口出生率7.1‰;死亡4368人,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6。年末常住人口143.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7.8万人,城镇化率为75.14%,比重较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

相关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
  • 政府查号台

    政府查号台

  • 站点地图

    站点地图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今日访客数

  • 长沙县网上群工部
  •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主办:长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长沙县大数据中心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731-84075602
网站标识码:43012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