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星沙 > 印象星沙 > 历史沿革

长沙县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221,析黔中郡南部部分地区置长沙郡,湘县为郡治。西汉高祖五年202,改湘县为临湘县。新朝始建国二年(10,临湘县为抚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抚睦县,复置临湘县。东汉末年,析临湘县东部之地置浏阳县,此为浏阳置县之始。隋开皇九年(589,改长沙郡为潭州,改临湘县为长沙县,隋大业三年607,浏阳县、醴陵县并入长沙县。唐武德四年621,析长沙县东部部分地区复置醴陵县。景龙二年708,析长沙县东部部分地区复置浏阳县。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析长沙县东南部部分地区设龙喜县。北宋乾德元年(963,裁龙喜县入长沙县,置常丰县。开宝六年973,裁常丰县入长沙县;太平兴国二年977),析长沙县西北部部分地区入宁乡县;元符元年(1098,析长沙县东南部分地区置善化县。1912年4月,裁善化县入长沙县,并入长沙府。1933年8月,析长沙县城区及东屯渡等城郊之地,置长沙市,长沙县隶属长沙市,县治设长沙市。1939年12月,长沙市并入长沙县。1942年2月,复置长沙市。1950年4月,长沙县隶属长沙专区1952年9月改名湘潭专区1959年,改隶长沙市,至2022年无变化。

【行政区划】清初,沿袭明代区划,长沙县辖15里3厢。道光二十四年1844,并为10都、4坊、1厢。坊厢下设甲,都、坊以地名、地物命名。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全县辖万寿、尊阳等11镇。1930年,全县设10个区。乡镇下设都,全县有71都。都下设团,全县设658团。1933年,设长沙市,市、县分治,长沙县下辖区、乡、镇未变。1939年,长沙市并入长沙县,辖38个乡、6个镇。1942年恢复长沙市。1949年8月,长沙县全境解放,分为6个行政管理区,原乡、保、甲未变。1950年3月,废除保甲制度,全县划为15个区、181个乡、1个镇。1951年,划出县境内湘江以西全部、以东部分地区设望城县。1952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6个区、1个区级镇、247个乡、3个乡级镇。1956年,全县辖45个乡及㮾梨镇。1958年,全县45个乡并为15个人民公社及㮾梨镇。1959年,望城县和长沙市郊区并入长沙县。1977年,划出望城县后,全县辖41个公社及㮾梨镇。1996年7月,捞刀河镇划入开福区,全县辖13镇7乡。2015年1月,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长沙市天心区,跳马镇划入长沙市雨花区。2019年10月,黄兴镇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委托黄兴会展经济区管理干杉片区7个村(社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22年8月8日,星沙街道新设龙角社区、屯塘社区,湘龙街道成立利槟社区、万景社区,泉塘街道新设银河社区、楠竹园社区,㮾梨街道新设康狮岭社区、红树坡社区。至2022年底,全县辖5个街道和13个镇,有111个社区和114个村。

相关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
  • 政府查号台

    政府查号台

  • 站点地图

    站点地图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今日访客数

  • 长沙县网上群工部
  •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主办:长沙县人民政府
承办:长沙县大数据中心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731-84075602
网站标识码:43012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