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大代表建议,汇聚的是民声,反映的是民意。长沙县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相关单位及时答复并持续关注,以实干实为推动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从简简单单的文字“变形”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群众民生福祉的问题得到解决。即日起,本报开设“代表建议变形记”专栏,全面展示一批建议办理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及进展成果。
打造星沙素质教育品牌 实现戏剧育人花开校园
■长沙县人大代表提出《推进戏剧进校园全覆盖,打造长沙县素质教育品牌的建议》
■长沙县教育局立即办理,并表示将持续打造田汉新名片建设,推进戏剧进校园
◎星沙时报记者 李杰
近年来,依托国歌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田汉先生的家乡——果园镇的戏剧传承和资源,长沙县戏剧发展赢得了不少奖项,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戏剧教育并没有在全县校园覆盖,也没有形成素质教育品牌特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县人大代表注意。2022年,长沙县人大代表王慧、田博、周兴武、张宇波共同提出《推进戏剧进校园全覆盖,打造长沙县素质教育品牌的建议》。收到代表建议后,长沙县教育局立即办理及时答复,并表示将持续关注,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果园“小戏骨”在台上表演。章帝 摄
问题:戏剧课程和师资缺乏制约戏剧教育品牌推广
近年来,以长沙县京湘励耘学校为代表的中小学校每年都举行校园戏剧节,戏剧节目《田汉与国歌》、大型原创全英文音乐剧《Home》等在各地上演,影响颇广。“戏剧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然而要进一步在全县推广,成为长沙县特色,树立长沙县的品牌,使更多青少年受益,还需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统筹安排。”王慧介绍。
王慧等代表在长沙县多地调研发现,虽然长沙县戏剧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戏剧教育内容缺乏。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两方面。在课程结构方面,戏剧不作为必修课程,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教育部门、学校的重视。在课程内容方面,戏剧教育没有权威的教材,地方、学校戏剧教育没有校本教材,教育内容缺乏。二是戏剧专业老师缺少。各中小学没有专业戏剧老师,导致戏剧专业教育教学没有普及,只能依托社会优质艺术资源。
建议:构建戏剧教育体系,推广“戏剧进校园”成果
经过调查研究,王慧、田博、周兴武、张宇波等代表共同建议:长沙县教育局、文旅局在中小学阶段设立专门的戏剧课程,规范戏剧教育内容,建立系统性教学大纲,结合长沙县本土资源,编订地方性戏剧教材、校本教材等;培养稳定的师资队伍,在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中建立相关的戏剧教育专业。
为了戏剧教育品牌推介最大化,王慧等代表还建议各个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戏剧节等展演活动,由长沙县教育局搭建沟通展示的桥梁,各学校互相交流学习,媒体跟进报道,扩大宣传影响,进一步推广长沙县“戏剧进校园”各项成果。
办理:推进戏剧教育融合发展,营造浓厚校园艺术氛围
收到代表建议后,长沙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立即着手办理。
2022年3月,长沙县教育局召开了全县艺体科技教育工作会议,深化艺体科技教学改革,出台《长沙县中小学艺体科技教育工作考核办法》,持续加强戏剧进校园系列活动;同年10月,在全县各中小学创建首批长沙县中小学美育特色团30个,涵盖戏剧戏曲等艺术课程,结合学校课后服务,推进戏剧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长沙县教育局联合县文旅局等相关单位持续开展观演剧目活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及中小学戏剧知识讲座,聘请省、市湘剧院老湘剧艺术家、湖南省歌舞团专业老师、编导、演员等传教,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了解和体验。”长沙县教育局团委书记潘璠介绍,各学校利用少年宫、课后服务等成立戏剧社团,设立戏剧文化志愿者工作站,并编订了学校戏剧类校本课程,纳入课后服务。持续加强果园镇田汉小戏骨社建设,并在全县广泛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同时,还以赛促教,提升技能。2022年9月,长沙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了长沙县小学“智慧教育”音乐学科竞赛及戏曲(戏剧)特色课堂教学竞赛系列活动。潘璠表示,长沙县将持续推进戏剧进校园活动,开展观演剧目、戏剧培训等活动,开展中小学教师戏剧专业培训、教育教学竞赛等,加强戏剧人才队伍建设。